欢迎光临山西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部分家门口托育机构“一位难求”

本报讯(记者孙颖)昨天,市政协举行“全方位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专题协商会前集中调研考察。随着普惠托育服务试点工作的开展,托育服务需求开始被激发,部分托育机构开始出现“一位难求”的现象。

委员们调研考察的第一站是位于丰台区的北京市社区儿童中心六里桥中心。这是北京市首家街道“托儿所”,去年9月成立,采用公建民营的形式运营,面积85平方米,设置18个托位。“已经满员了,还有人在排队。”六里桥中心负责人介绍,这种解决居民“带娃难”的家门口微托育很受欢迎,去年还常有余位,今年开始出现“一位难求”的情况。

随后委员们又来到了位于西城区的黄城根小学附属实验幼儿园,这里属于单位办托。为更有效地解决教师托育问题,黄城根小学于2022年底创建了学前部,2023年3月1日正式开园,招收2至6岁幼儿,目前有托班和小班两个班级,在园儿童24人,教职员工11人。“园所占地2500平方米,主体建筑4层,配有190平方米的食堂。”负责人介绍,目前幼儿园仅面向教职员工招生,后续将考虑面向社会招生。

最后,委员们来到中国儿童中心,这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直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托育班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目前共有托育班7个。“我们招收1.5岁至3岁的婴幼儿,全日托托位100个,一直处于饱和状态。”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9月中国儿童中心计划开设1岁至1.5岁的托小班。

今年市政协围绕“全方位推进普惠托育服务”开展专题协商,多次赴普惠托育机构调研办托情况。委员们认为,随着普惠托育服务试点工作的开展,目前托育机构开始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情况,那些居民身边的、医育结合的、有品牌的托育机构相对地更受居民认可,开始出现“一位难求”的现象。同时,部分托育机构依旧存在入托率不足、经营困难等问题。后续市政协将围绕推进普惠托育服务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总结经验教训,就完善普惠托育配套政策、打通制约托育机构“卡脖子”问题、提高市民对科学育儿知识的认知、激发市民对托育服务的需求等方面建言献策,努力缓解“入托难”问题、减轻“入托贵”问题、增强市民“托得好”的信心。

托育儿童幼儿教师 相关新闻加载中点击加载更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山西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山西新闻网 sx.xwxz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